中國夢-非遺行”走進長清區平安中學
日期:2019-07-24 / 人氣: / 來源:未知

傳統焗補修復技藝、古陶瓷修復技藝、濟南毛猴……如果不是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傳承人將它們帶進校園,學生們恐怕很難想象,這些只在長輩口中聽說過的技藝,竟然還由一群老手藝人堅守著、傳承著。
為增進學生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了解,使學生感受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在校園普及和傳承,9月27日,濟南市群眾藝術館、濟南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組織的“中國夢·非遺行”——文化傳承系列公益活動走進長清區平安中學。
為增進學生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了解,使學生感受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在校園普及和傳承,9月27日,濟南市群眾藝術館、濟南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組織的“中國夢·非遺行”——文化傳承系列公益活動走進長清區平安中學。


活動現場人流如織,前來參觀的師生絡繹不絕。制作精美、栩栩如生的面塑、剪紙、烙畫等藝術展品讓人愛不釋手;巧奪天工、技藝精湛的木魚石雕刻、古馬車制作技藝、橋氏木作技藝等工藝展品讓人嘆為觀止。現場近30位非遺項目傳承人不僅現場展示技藝,還系統講解非遺項目知識,通過手把手教學生們親身體驗,讓廣大師生親身感受到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藝術魅力。

參觀人員中還有一個特殊群體,他們是長清區各中、小學的美術老師代表。通過參觀、體驗,他們一致認為,非遺進校園不僅能推進非遺傳承工作,而且能加強學校的德育、體育和藝術教育。今后,將把非遺融入到自身的教學活動中,挖掘學生在非遺方面的潛能,培養學生在非遺方面的特長。
濟南市群眾藝術館副館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副主任李梅海指出,非遺校園傳承工作,打破了非遺傳承主要依靠家族、師徒傳承等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在讓孩子們零距離體驗、感受非遺的獨特魅力的同時,還可以吸引他們主動參與到非遺的保護與傳承中來,為非遺傳承注入新的活力。
濟南市群眾藝術館副館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副主任李梅海指出,非遺校園傳承工作,打破了非遺傳承主要依靠家族、師徒傳承等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在讓孩子們零距離體驗、感受非遺的獨特魅力的同時,還可以吸引他們主動參與到非遺的保護與傳承中來,為非遺傳承注入新的活力。

據了解,自2008年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首次開展非遺進校園的活動以來,已組織百余位非遺項目傳承人走進全市百余所大、中、小學校園開展非遺教學、展示展演活動,受益師生達20萬余人次。近幾年來,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與學校共同建立的傳統文化實踐基地數量不斷增多、規模不斷擴大,受到了廣大市民和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營造了保護、傳承非遺的良好社會氛圍。
作者:管理員
推薦內容 Recommended
- “中國夢·非遺行”在歷城區唐官小09-06
- 第四屆中國非遺博覽會會刊10-12
相關內容 Related
- 中國夢-非遺行”走進長清區平安中07-24
- 第五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09-16
- 第五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09-12
- 第五屆中國非遺博覽會主展館內景09-11
- YY直播讓非遺博覽會C位出道09-06
- “中國夢·非遺行”在歷城區唐官小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