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紙葉雕大師都婉莉
日期:2016-10-25 / 人氣: / 來源:未知
剪紙是中國漢族最古老的民間藝術之一,兩千年來,它濃縮了漢文化的傳統理念根植于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之中,遞延著古老民族的人文精神與思想脈搏,一幅幅精美的剪紙作品也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一個縮影。
今年60歲的都婉莉是一位剪紙和葉雕藝術家,她出生在濟南,自幼在母親的影響下,愛好剪紙和收集樹葉。據都婉莉老師回憶,小時候經常與母親一起做剪紙,還邀請親戚朋友到家里來參觀,沒想到兒時的愛好成就了自己。她從上世紀80年代剪“喜”花開始,在二十幾年的探索中逐步形成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她的作品沖充滿了裝飾美感,構圖平正,畫面均衡,美觀大方,線條粗細相宜,柔和協調,總之是給人以賞心悅目的美感。在隨后的創作中她創作出獨具特色一紙兩圖(陰陽剪 貼)的剪紙作品,成了都老師的藝術“招牌。”
2000年都婉莉無意中看到幾篇介紹葉雕的文章,文章附有幾楨栩栩如生的插圖,她怦然心動。這些簡單卻別致的東西讓她一見傾心她嘗試一個人做起葉雕來。沒想到她越刻興趣越高。
葉雕是門古老的藝術,但因為歷史久遠,葉雕的傳承幾乎凋零,而今從事的人也少而又少,因為無現成經驗可循,都婉莉只能摸著石頭過河。剛開始的作品因為水分沒有脫干,顏色一天天變黑,不少葉子粘在一起,精心雕刻的作品就會報廢。都婉莉吸取了教訓,專心研究起各種樹葉來。通過摸索,她發現秋天是采集葉子的黃金季節,葉子質密、厚實、韌度好,而且不易變色。越冬的樹葉,經過風霜雨雪的歷練,葉片品質更加穩定。
葉雕制作周期較長,從采集、選葉、清洗、雕刻、壓干到后期處理,一幅作品需要一個月才能完成,稍不留心還會斷裂或出現豁口,甚至切斷葉脈,哪一步錯了都會前功盡棄。都婉莉說,每一片葉子她都視如珍寶,利用葉子的不同形狀、顏色、斑點、葉脈等先天條件,細心構圖。“每篇葉雕背后,都有一個故事。”都婉莉說。
2008年,她花了兩個月時間,用38片大葉女貞樹葉雕刻完成“福娃迎奧運”;2009年又用法國梧桐樹葉創作了全運會吉祥物“泰山童子”;兒子結婚,她耗時兩個月雕刻了一幅“龍鳳呈祥”送給一對新人;她的葉雕作品還受到國外朋友的喜愛,曾有位新西蘭留學生專程到她家中購買了一幅“孔雀牡丹圖”……
2013年,她被濟南市列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她的作品榮獲第二十屆全國藝術大賽美術組特等獎及二金、七銀、四銅等優秀獎,獲中國剪紙“德藝雙馨”獎、論文銀獎、被評為新中國剪紙藝術家,在中國(黑龍江)第五屆剪紙藝術節上舉辦了個人專展,作品被收入《中國剪紙藝術研究》、《中國民俗風情剪紙大展作品集》、《中國剪紙選集》、《中國剪紙藝術精品集》、《中國剪紙藝術家精品集》等書中,并出版了人專輯。
近些年為了剪紙這一民俗文化的傳承和發展,都婉莉老師又做起了民俗文化的傳授工作。在濟南非遺保護中心做剪紙老師,幾年來,她教了不下十幾期的班,學員數百人。同時在幼兒園、小學、大學、社區等都留下了都老師傳承剪紙文化的身影。就這樣都婉莉老師在民俗文化的道路上,以自己的方式,頑強而默默耕耘著、努力著。
作者:admin
推薦內容 Recommended
- “中國夢·非遺行”在歷城區唐官小09-06
- 第四屆中國非遺博覽會會刊10-12
相關內容 Related
- 中國夢-非遺行”走進長清區平安中07-24
- 第五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09-16
- 第五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09-12
- 第五屆中國非遺博覽會主展館內景09-11
- YY直播讓非遺博覽會C位出道09-06
- “中國夢·非遺行”在歷城區唐官小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