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山黑陶制作技藝
日期:2017-12-14 / 人氣: / 來源:未知
龍山黑陶,是繼仰韶文化彩陶之后的優秀品種,是距今4千多年前我國新石器時代晚期的一種文化。它以黑色陶器為其特征,所以稱之為“黑陶文化”。因1928年首次發現于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市龍山街道的城子崖,所以又稱“龍山文化”。黑陶的造型千姿百態,以復雜造型為主,簡單者較少,但都端莊優美,質感細膩潤澤,光澤沉著典雅,具有一種如珍珠般的柔雅沉靜之美,欣賞價值極高。常見器型有碗、盆、罐、甕、豆、單耳杯和鼎等。
制作技藝主要有選料、配料、選型、翻模、注漿、干燥、脫模、修坯、壓光、燒制等14道工序,它主要用于圓雕、浮雕類異形制品的生產,比可塑法工藝流程短,是一種較先進的制作方法。在燒制上,則重點采用傳統技術與現代技術結合的循序升級滲炭法,使產品達到通體透黑,產品黑度越高,表面越亮,充分展現黑陶的特色。由于選料考究,做工精細,不僅器物均有鏤孔和紋飾,而且姿態萬千、品種多樣,紋飾與造型、色澤與形象和諧自然,具有高雅、簡練、明快等特點,給人以美的藝術享受。
作者:管理員
推薦內容 Recommended
- “中國夢·非遺行”在歷城區唐官小09-06
- 第四屆中國非遺博覽會會刊10-12
相關內容 Related
- 中國夢-非遺行”走進長清區平安中07-24
- 第五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09-16
- 第五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09-12
- 第五屆中國非遺博覽會主展館內景09-11
- YY直播讓非遺博覽會C位出道09-06
- “中國夢·非遺行”在歷城區唐官小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