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將迎來第一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大辭典
日期:2017-08-03 / 人氣: / 來源:未知
近年來,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和保護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相關學術研究、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等工作也取得了長足進展,對弘揚和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新時期,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與保護工作尤其相關學術概念梳理和基礎理論建構,仍需做大量研究整理工作。各級相關機構、文化干部和理論研究者、高校師生對正確掌握非物質文化遺產理論,全面了解各類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及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的需求也日益急迫。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明確提出:“實施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發展工程,進一步完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制度。”“加強中華文化典籍整理編纂出版工作。”“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關學科建設,重視保護和發展具有重要文化價值和傳承意義的‘絕學’、冷門學科。”基于此,湖北長江出版傳媒集團崇文書局特邀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與保護領域資深學者、《非物質文化遺產概論》主編王文章主持編纂《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大辭典》。《大辭典》的編撰,正是響應和落實該《意見》精神的重要舉措。
《大辭典》由王文章擔任主編,呂品田、李榮啟、羅微任副主編組織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科研力量和各高校、各省、市、區本領域專家學者共同參與編撰,將于2019年下半年出版。論證會上,與會專家學者對《大辭典》的編撰方案、編撰細則、辭書編纂注意事項和辭條進行了深入探討和詳密論證。與會專家一致認為,《大辭典》的編撰工作必須遵循科學性、學術性和實用性的原則,盡量做到全面、完善。
《大辭典》將以辭條的形式,系統闡釋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概念、術語、理論和保護實踐,逐一介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名錄的代表性項目和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力求全面、客觀地反映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總體面貌,使之成為一部為從業人員提供專業知識、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教育傳承提供教學參考、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和保護提供翔實資料、為廣大民眾普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知識的實用工具書。辭典讀者定位為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相關領域的學者和研究人員,政府機關、文化部門從事相關工作的專業人員和干部,從事文化遺產保護的基層組織,對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感興趣的社會讀者。
據悉,《大辭典》在國內尚屬首部,是該領域的開荒之作。《大辭典》的編撰得到中宣部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中國藝術研究院和湖北長江出版傳媒集團崇文書局的大力支持,已納入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委托課題項目、中國藝術研究院重點科研項目。
作者:管理員
推薦內容 Recommended
- “中國夢·非遺行”在歷城區唐官小09-06
- 第四屆中國非遺博覽會會刊10-12
相關內容 Related
- 中國夢-非遺行”走進長清區平安中07-24
- 第五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09-16
- 第五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09-12
- 第五屆中國非遺博覽會主展館內景09-11
- YY直播讓非遺博覽會C位出道09-06
- “中國夢·非遺行”在歷城區唐官小09-06